“+互联网”是新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火爆了整个2015年的同时,一个相似的名词随之而来---“+互联网”。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近乎相同,都与互联网这个元素息息相关,但从行文的顺序上也能看出它们存在差异。

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解释,“互联网+”是一次逆袭,以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模式,颠覆传统行业或者整合传统行业。我们所熟悉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等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这是所谓天派。

“+互联网”是一次顺势而为的创新,传统行业通过自身的行业经验和资源,配合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行业效率、服务范围、降低成本。比如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建筑互联网等等,这是所谓地派。

当互联网产业中出现了这两种概念时,立时分成了两派。许多人认为“+互联网”产生于传统行业,沉疴痼疾,负重难行,大船掉头不易。确实,“互联网+”企业轻资产,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加上优惠的价格条件以及便捷的操作和舒适的客户体验,能得到巨量的消费者以及广泛的社会支持。同时其拥有灵活的体制,往往能爆发出连企业本身也未曾预料到的巨大增量和影响力。

“+互联网”企业虽出身于传统企业,其本身优质的行业背景,出色的产品力和渠道力都是它在互联网世界抵挡被颠覆同时又有较好的创新以及发挥巨大生命力的必胜绝招。传统企业用自身主打产品及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服务客户的能力。这一块虽然舆论声势不大,但其势力版图并不小。从国际上看,德国的“工作4.0战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都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大致归为“+互联网”的阵营。

“互联网+”与“+互联网”两个概念没有孰高孰低,不同的选择只是基于企业本身基因和优势以及规划的发展前景。 分析了“互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不同,可以清晰的看出“互联网+”相对实业而言更偏向一种虚拟的手段,用复杂的商业模式,提供简单的产品,这里的产品指的不仅仅是实体物品,更是服务和体验。“+互联网”则立足于实业。

未来只有两种公司是生命力旺盛的,要么是强大的平台型公司,自己能解决流量与变现的问题。要么是个小而美的专家型品牌企业,握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和BAT不可覆盖的独特资源。

“+互联网”的个人体验和实践

笔者所创立的公司天际数字(股票代码831478)是以建筑行业为基础,又率先领军进入互联网领域,是典型的地派,选择“+互联网”是必然的方向。在互联网大风起兮之际,进则努力让自己变成大平台,退则想好自己的杀手锏,在无法成为行业大平台的时候,能够守住防守底线,变成大平台上的一颗璀璨珍珠。

然而,作为一个一创立就是传统行业基因的公司,想参与互联网谈何容易,相信每个传统行业创业者都深有感触。商业模式,资本价值,合伙人制度,线上线下运营,数据管理,这些概念和以往的卖货思维已经全然不同了。以下是我从2013年开始的互联网实践与改革的一些经验与思考。

天际数字成立之初,是以效果图起家的,效果图业务现在也占公司业务很大的比重。效果图整个行业规模可能还比较小,全国也就10-20个亿的体量,可能BAT这样的大平台公司还关注不到。天际数字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行业优势,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复杂化,产品提供的非标准化,使得大平台电商在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进入,无法发挥规模优势和平台优势。但这并不能就此高枕无忧,面对来自行业内的冲击,本着要将公司做大做强的信念,我们必须要引入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天际数字今天发展能走在同行业前列,就是看到这种互联网的变化,引入了互联网基因。我们正在开展研发的“易建模”和“图驴”业务,正是为我们平台化在做准备,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设计师,工程师未来可能就是个创客,我们就是他们的一个平台,所有的业务从前期沟通到项目结束都是在平台上完成的。

而如何解决由传统行业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或者说如何让企业融入互联网基因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三个路径来实现的,第一条就是让公司资本化,证券化。互联网发展速度快,变化快,对资金的要求也很高,传统企业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自己有所储备和发展的后力。所以企业一定要扩宽融资渠道。当前新三板开通,企业融资门槛大大减低,而且各种融资渠道现在很多,很广泛,只要你有好的发展模式,又有很好的发展历史,传统企业拿到钱应该还不是太大问题。

第二条就是合伙人制度或者说是引入有识的年轻人,互联网人才。因为我们这批创业者在传统行业的时间太长了,形成了惯性思维,还就是我常说的天然的物理弊端——年龄,所谓的“代沟”可能已经让我们无法准确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他们的痛点、痒点在哪里,他们的体验是什么。惯性思维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千变万化的互联网世界,所以我们大量吸引年轻人,吸引互联网专业人才,而吸引这些人靠的是什么,应该就是合伙人制度。

第三条就是供应链发展模式,寻找供应链上下环节新的研发技术或手段,进行收购整合。天际数字战略中有一条就是要“打造全球领先的建筑业生态供应链和服务网络”。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个战略来发展的,从最初的效果图业务,三维动画、展览展示,这几年我们又在发展BIM业务,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做更多的上下游的业务。但都是沿着建筑行业这个供应链,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叫““打造全球领先的建筑业生态供应链和服务网络”。

谈到实操问题时,这里以我们的效果图业务为例。一张效果图的制作价格是1500元,现在我们是30%给我们的工程师就是450元,公司留10%也就是150元做利润。剩下60%的比例也就是900元都被各种管理成本、费用给消耗掉了。而如果我们的平台搭建成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带来业务的规模发展。我们就可以把900元,让利给客户甚至我们平台上的创客。这又会给我们平台带来规模化的发展。所以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从B2B转到C2B这样的大平台。这还不是我们最核心的,依据供应链发展战略,这样一张效果图背后还有很大的信息,如项目的设计、采购、建设等等。如果有了这些信息,前面的效果图都可以给客户免费制作,因为后面供应链上的价值是整个建筑行业。2014年整个建筑行业的产值是17万亿,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把这个供应链的服务打通,这才是建造了一个大的建筑大平台,这才是“建筑+互联网”。“互联网+”要切入这块领域是有行业门槛的,是要专业实力和人力资本的,而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

“+互联网”发展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互联网发展中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一个是“高频”,一个是“补贴”。我们看到曾经发展很好的“e代驾”,无论在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都有了一定的优势,后来58同城也想做代驾业务,发现很难和e代驾做同质竞争。最后投资了几千万美金给e代驾。而滴滴做打车业务价值链延长,做专车、快车业务、代驾业务,很快就在代驾的竞争中胜出。代驾业务是一个低频业务,一个人可能一周或者一个月才使用一次,而打车业务是个高频业务,很多人可能一天或几天打一次,再加上强大的补贴。所以我们说在互联网时代高频业务取代低频业务,在用户的手机上一个APP,一个经常使用,另一个一个月可能才使用一次,业务又完全可以把你替代,用户一定会保留高频的APP,删除低频的APP。

补贴也是发展互联网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甚至可以天天感受到补贴大战。从打车到现在的O2O送餐业务,有着巨额的补贴。补贴成了互联网平台导流量,养成客户习惯的重要手段。但补贴方式也很重要。我们看到现在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激烈的竞争和大量的补贴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样的补贴更多的是补贴到产品上,一道菜原价30元,补贴10元,由于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利益的驱动,自然会流动过去,期待客户习惯的养成。可是我们要知道,当有一天不补贴了,客户是否还会留在那里,这值得商榷。我比较赞赏京东的补贴方式,京东互联网发展模式中也有补贴,但他主要是补贴到供应链建设中去了,其团队建设、物流系统建设、物流中心建设,这样的补贴对客户体验度的提高,对送货的响应速度的提高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也让投资者和资本方比较青睐。

提到这两个因素,也是因为在考虑我们自己的传统业务是否符合这两个因素,我们业务的特点是什么?比如效果图业务相对来说就是比较高频业务,三维动画可能就是一般性频率业务,BIM业务可能完全是低频业务,更多是专业服务。这也让我们知道互联网业务让我们先从哪切入,先从哪开展。还有就是当我们发展“+互联网”时候,我们有了资本也会去补贴,但是补贴的形式和方式一定也是不同的,补贴是团队的搭建、平台系统的搭建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不是价格的补贴和大战。如果是价格的战争也一定是由于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而带来的价格优势。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网聚人的力量,连接改变一切。网易丁磊,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到来时,给自己及大家打气,做了一个广告中的广告语送给所有在互联网海洋中“扑腾”的同志们—“网聚人的力量”,这句话到现在依然是值得所有涉足“互联网”这三个字的企业进行深思的。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我们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连接,紧密的连接改变了一切,是一切的力量。作为“+互联网”企业,立足于实业,更加应该考虑产品应如何加入到连接的网络里来,如何对接上下游,如何利用连接使整个产业链自如的运作起来。